菠萝格斗拱在仿古建筑中的作用:菠萝格斗栱主要是作为木结构构件存在,对建筑的构架起着较为重要的承重作用,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。明代以后,斗栱的承重作用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,清代时,基本只作为装饰件了,并且只有宫殿、庙宇等建筑还在使用,以显示**与神佛的威严与尊贵。 菠萝格斗拱的构件介绍: 清代带斗栱的建筑,部位与构件尺寸是以“斗口”为基本模数的,其实也是以“斗栱”作为建筑尺度衡量标准。斗口就是斗栱的坐斗(较下层的斗)上用来按瓜栱和头层翘(“翘”,也就是宋代时的华栱)的十字形的卯口。斗是斗栱中承托栱、昂的方形木块,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。栱是矩形断面的短枋木,外形略似弓,有瓜栱、万栱、厢栱等之别。栱的两端、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,叫做升,实际是一种小斗。 “翘”是清式名称,也是斗栱的构件之一,“翘”的形象与栱相同,但方向与栱不同。清式斗栱中的栱是横向的、向左右延伸的矩形短木,而翘是纵向的、向前后伸出并翘起的短木,因前后翘起而得名“翘”。其实,“翘”在宋代时也是一种栱,名为“华栱”、也叫“抄栱”。在翘或昂的两端的上部,用来承托着上一层翘、昂或栱的斗,叫做“十八斗”。十八斗的形状与坐斗相同,但比坐斗小。因为它的长度的一点八斗口,相当于宋代“材”制度的十八分,所以叫做“十八斗”。 一攒斗栱有三踩、五踩、七踩、九踩和单翘单昂、单翘重昂、重翘重昂等规格与区别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,就是斗栱中使用一翘一昂,而翘、昂自大斗斗口向内外各出两踩,加上中心一踩,合为五踩。“出踩”为清式名称,就是指斗栱中翘、昂自中心线向外或向里伸出。如果正心是一踩,而里外又各出一踩,则合称“三踩”,这就是出三踩。如果正心是一踩,而里外各出两踩,则为“五踩”。以此类推,多者可以出到九踩,甚至是十一踩。每踩长为三斗口。